天康育儿手册
添加时间:2009/11/3 16:48:19 点击次数:3478

    手册之●婴儿期

    ※给宝宝说的机会

    宝宝长大了,他的世界也在变大。最初,宝宝的世界就是自己的家,家人就是他全部的人际关系;接着,他的世界变成了生活小区,小区中的邻居、小伙伴成了他新的人际交往范围;再接着,亲子中心、托儿所、幼儿园都要成为他的新世界,小朋友及其家人将组成他更广泛的人际关系,而且白天他们会比家更紧密地与他联系在一起......每一次“世界”的扩大,对宝宝都充满着挑战,因为每一次都意味着“离家更远一点”。
  

    宝宝心语:
  1、我是天生的语言家,学什么像什么
  我的本领越来越大了,以前我想要什么总要指给大人看,或者等着别人问我,而我只能用“傻乎乎”的点头或者摇头来回应。好多时候彼此闹误会,不是爸爸妈妈发急,就是我急得要哭。现在,我的小嘴越来越灵活,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,以前听过的话都从我的嘴巴里冒出来了,而且越来越多,有时候会把爸爸妈妈吓一跳,“这孩子,从哪学来的?”......说真的,我也很奇怪,为什么自己忽然能说会道了呢?
  

    给妈妈爸爸的话:
  一般2岁以后,孩子的言语发展非常迅猛,2岁时只能说2~3个字的词语,3岁就能说简短的歌谣,数数,还有创造性的言语出现,发展心理学家称这个时期为“口语学习敏感期”。这时期,宝宝的口语词汇量突飞猛进,语言模仿能力非常强,只要有正常的语言环境,自身健康,宝宝的语言能力常常会让大人惊喜万分。经常听到父母说,“总担心我家宝宝开口晚,没想到现在太爱说话了,在公交车上问这问那,有时候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!”
  有了语言这个媒介,爸爸妈妈与宝宝的交流变得容易和直接多了。当然,宝宝的发展有着个体差异,家庭给宝宝提供的语言环境也不完全一样,所以,有的宝宝“开口”确实会晚一些。请爸爸妈妈们耐心一些,只要宝宝没有生理上的问题,平时注意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,时机一到,宝宝就会话多得让你头疼。
  

   快乐养育提示

  * 要善于用丰富的语词和宝宝说话。这个时候的宝宝具有很强的语言模仿能力,父母要尽可能用丰富的语词与宝宝说话。你可以描绘与他在一起时所看到的、所听到的、所触摸到的、所感受到的一切,用此拓展宝宝的词汇量。词汇是孩子自我表达的基础!
  * 给宝宝留出“说”的机会。
  * 宝宝“说”的时候,你要善于倾听。宝宝还不能熟练地进行语言表达,你要有充分的耐心,给他慢慢表达的时间和机会。
  * 尽量鼓励宝宝自己说。当他想要一个东西或表达一个意愿的时候,你要鼓励宝宝“说”出来,锻炼他运用语言的能力,而不是宝宝只要一个眼神或一个小小的动作,父母就代劳了——“是不是要喝水?”
  * 善于引导或补充宝宝的词汇。当宝宝表达不够准确、不够完整的时候,你千万不要做“批评家”,而是要做“艺术家”,在他的表达基础上给予恰到好处的引导或补充。宝宝说,“妈妈,鱼!”你可以说,“是啊,多漂亮的金鱼啊。它们游得好开心啊!”
  * 语言环境不要太复杂。爸爸普通话,妈妈上海话,奶奶宁波话,小保姆安徽话。宝宝虽然能听懂各人的话,但对于还处在“学话”阶段的宝宝,模仿就困难了。这种环境的孩子,语言理解能力正常,语言表达却可能会相对滞后。
  * 要给宝宝一个“美好”的语言环境。同一个意思,可以有很多种表示方法,语言不仅是运用词汇的能力,也反映了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和个性特点。所以,你在与宝宝交流时,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用语习惯与语言修养。
  * 少说“笨”、“不行”、“不好”、“不能”等负面语言;
  * 多说正面的、积极的、文雅的语言,多用激励、促使上进的语言,这不仅仅是对语言能力的培养,更是在塑造优秀的人格。
  * 每天在相对固定的时间给宝宝讲故事,养成亲子阅读的习惯。
  * 在宝宝睡觉之前安排一段温馨的阅读或讲故事时光,这不仅使宝宝形成固定阅读的条件反射,还能减少宝宝独自睡觉的焦虑,帮助宝宝安然入睡。
  * 一起阅读情节简短、有趣、宝宝熟悉的、以图画为主的故事书。
  * 讲故事时,要用简短的语句把故事内容讲清楚,让宝宝在书中指认你讲到的事物,或让宝宝重复你讲过的话。
  2、我要离家去托儿所了,未来的世界会怎样呢
  最近,家里多了一个新名词——托儿所(幼儿园),爸爸妈妈、爷爷奶奶总在一起商量,“是不是该送宝宝入托了?”“现在入托是不是还早了点?”“送什么幼儿园好呢?”“宝宝入托会不会不适应啊?”我不明白大人们在说什么,但我知道,这一定是一件对我很重要的事情......
给妈妈爸爸的话
  “入托”“入园”是这个时期孩子生活中的一件重大事件。他将开始第一次的 “家外”生活,将与熟悉的家人暂时分离,与不熟悉的小朋友、老师建立新的人际关系。“入托”对宝宝心理上的冲击是非常大的,可以说是一次“心理断乳”。入托、入园将促进宝宝社会性的发展,宝宝需要在托儿所的集体环境中学会表达、学会合作、学会守规则、学会合理争取与放弃。宝宝将在他人的影响下走出“自我中心”,在与同伴的交往、比较中学会更加独立,学会通情达理。在老师的教育下学习社会常识,懂得交往礼仪。 “入托”“入园”前后的生活变化,难免会引起宝宝的焦虑不安、情绪波动,所以,父母需要用时间与信心帮助宝宝顺利适应离家后的生活。

  快乐养育提示

  * 放松心情,保持自然的心态。宝宝入托,其实成人并不比宝宝轻松,而且会更焦虑。所以,如果想让宝宝“自然”入托,你首先要将入托看得自然,在心理上调整好。你不妨这样对自己说:
  ☆“孩子刚入托,当然不适应,哭也很正常!”
  ☆“人总是要适应环境的,孩子入托适应是早晚的事!”
  ☆“家与托儿所毕竟不同,父母难免迁就孩子,孩子会明白托儿所与家的不同,他会慢慢适应的!”
  ☆“入托对孩子是个锻炼机会,让他学会自我保护!”
  ☆“老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,如何应对孩子,肯定比我们有办法!”
  * 给宝宝适应的时间、信心与能力。面对陌生的新环境,面对社交和各种规则的压力,宝宝需要适应的时间。成人不可一看到他哭了就受不了,表现得比宝宝还脆弱,要鼓足勇气地对他说,“宝宝,你能行!”
  你可以和宝宝一起做以下入托准备:
  ☆ 日常生活中,注意培养自理能力,让宝宝在自我服务中体验“我行”!
  ☆扩展宝宝的社交面,经常走出户外,多见人,多见同龄小朋友;成人应该做主动打招呼的榜样;
  ☆宝宝遇到挫折时(如摔倒了),多鼓励,少责怪,培养宝宝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;
  ☆参加有益的亲子团体活动,增进宝宝社会适应性;
  ☆ 带宝宝走访托儿机构,经常在周围散散步,认识一下老师,到里面去玩一玩等等。
  * 全家协调一致,耐心期待适应。宝宝入托前,全家一定要建立“统一战线”,抱着“期待适应”的心情,而不是等着看宝宝不适应,做撤退行动。

    宝宝内心最隐秘的心态
    执拗
    在现实生活中,家长们大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:可爱顺从的小宝宝逐渐变得执拗起来,不太听话了;有时你让他向东,他偏向西,带有一种故意性。基于此,家长们采取了打、罚、哄、物质引诱等方法,但效果也只体现在一时一事,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出现了副作用。那么运用哪种行为规范、采取何种沟通方式,才能处理好此类问题呢?对此需要认识以下几点:
儿童心理分析:
    我们知道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,人的意识就是人脑对特定物质生活环境的反映。孩子从婴儿到幼儿,大脑开始有一个大的运动过程,换言之,孩子开始用自己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,去看待世界,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童心、童趣。成人认为孩子执拗,相反,在孩子眼中家长倒有可能是执拗的,这关键是个理解、沟通、引导的问题。家长和孩子需以平等的地位相处,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,循序渐进地使其明是非、知曲直。
举例来说,让一个4岁的孩子写字一定要非常漂亮,他一定担心写不好,因为他不具备这种能力,因此会拒绝,继而遭到家长的打骂,甚至惩罚,他就会以他的执拗来表示反抗。通过这个例子,应该了解,孩子的热拗、违抗,只是一种表面现象,在它的后面藏着担心、害羞、缺乏自信、害怕挫折等等。因此,当孩子执拗不听话时,你应认清原因,注意沟通,正确引导。 要克制自己的情绪,不能随便发火、惩罚孩子,更不要打骂孩子,因为这种没耐心的专制的做法只会令孩子更加反感,成人的束缚、压制,会使孩子觉得难为情,受到威胁,他们就会更执拗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,当成人与子女间以民主方式进行交往,可以互提意见时,对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大有好处,在管束压抑的气氛中,是很难培养出创造性人才的。
    脾气
    在商店玩具柜台前我们常可见到这样的情景:孩子要父母买某一玩具,父母不肯,孩子就大发脾气,吵闹不止、甚至躺在地上打滚。怕丢面子的父母赶紧以满足孩子的愿望来使孩子停止吵闹折腾。
    儿童心理分析:
    孩子由此感到,只要我发脾气,在人前大闹,父母就会满足我的愿望。于是,每当孩子有新的愿望,父母不答应,孩子就大发脾气,最后家长不得不屈从。久而久之,孩子越来越得寸进尺,脾气也越来越大,人也变得越未越任性、粗暴。
另一方面,到了会走路的时候,孩子的“什么都想自己来做”的意欲便开始萌发出来了。例如,吃饭时想自己吃,可因为还不会用调羹,撒掉的比吃进去的还多,结果会变成用手抓着吃了。不过,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发性,即便是这样也不要去阻止他。
开始表现出自发性的孩子,常常想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,而且一旦做不好的话就大发脾气,不是哇哇叫唤,就是倒在地上打滚,或者是乱扔东西。
    对于妈妈来说,这是一个很伤脑筋的时期,于是,当孩子想自己一个人做什么时,妈妈很可能就不由分说地训斥道:“不行。”
但是,孩子的这种自己来做的愿望正是意欲在成长的表现。因此,妈妈要了解1岁左右的孩子就是这个样子,在孩子想自己做的时候就让他试着做一做。并且,当孩子因达不到自己的想象而又吵又闹时,大人要若无其事地应付过去。
    爱发脾气是孩子在1岁前后出现的现象,一旦不如意,便大声哭闹、跺脚、打滚。这种“动肝火”不一定是对着别人,有时候还会冲着自己。
    希望别人“那样”,自己想要“这样”--这些欲望过于强烈,而现实又无法满足,这时孩子幼稚的心便慌乱起来,在情绪上表现出不安定。想睡觉了、肚子饿了、感到累了的时候,一点小事都可能引起孩子发脾气。
    当孩子发脾气时,父母应不声不响地把他抱起来,或者是平静地注视着他,等待孩子自己安静下来。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。这种脾气暴躁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,妈妈爸爸们需要了解这一点。不要觉得孩子这是“变坏了”,去责怪、训斥他。
撒娇
    我女儿特别爱撒娇,家中的老人说:孩子哪有不撒娇的?大了就好了;但我姐又不时地告诫我:撒娇过度就是任性,一定要纠正。我该听谁的?
    儿童心理分析:
   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,具体情况应区别对待。 做父母的首先是要学会区分孩子的撒娇哪些是合乎情理的。例如,孩子生病、身体不舒服时,容易撒娇;婴幼儿每天午饭后和晚上要睡觉时会撒娇;外界扰乱了孩子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孩子吵闹、撒娇;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,因为不熟悉环境而产生心理不愉快也会撒娇。
    另外,专家认为孩子也有生理节律的周期性变化,当孩子情绪低落、心情不舒畅时也容易撒娇。这些撒娇是难免的,也是正常的,是亲子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,父母都应予以理解,并给予安抚。
但是对那些因不顺心、不讲道理而故意发脾气撒娇的孩子不能纵容。

“哇……哇……”“好啦,好啦,别哭了。”“哇……哇……”“叫你别哭了,有什么可哭的,你说呀!亏你还是个男孩子呢。”“哇……哇……”
母亲拚命想办法不让孩子哭,可是孩子却越哭越起劲。母亲认为,首先应该使孩子停止哭,一切问题要等停止了哭以后再说。可越这样孩子越委屈,哭哭啼啼就是停止不了。
    儿童心理分析:
哭的行为是一种结果,是某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。既然有哭的行为表现出来,内心里一定有某种“感情”在活动。
把着眼点放在这一方面,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
比如,有时是悲伤的感情在起作用,有时因为寂寞的心情,或者感觉到痛或热而哭泣。特别是爱哭的孩子,哭,基本上是由于想让父母安慰自己、同情自己等依赖心理所致。
此外,爱哭的孩子都是胆怯的孩子,当受到小朋友的欺负,不和他玩,不适应朋友关系或集体生活时,就会哭起来。
总之,不管在什么情况下,不要忘记爱哭的孩子,多半是为了希望父母理解自己的心情才哭的。因此,仅仅劝他停止哭泣的行为,而不解决他内心的感情问题,是止不住哭的。 

    妈妈的高招:
    当孩子哭的时候,不要只说:“别哭了。”而首先应该关心的是了解他为什么哭,哭的原因和心情。
然后,对孩子的悲伤心情或气愤心情,总之是对孩子当时的感情,表示同情、理解,并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孩子,也就是说,把孩子的感情反馈过去。
    切记莫用大道理去批评,而无视孩子的感情。你接受了孩子的感情,孩子的心情感到舒畅了,其结果,不仅停止了哭泣,而且爱哭的毛病也会逐渐得到克服。
    嫉妒
    孩子的嫉妒,是对小伙伴中在智能、名誉、地位、成就及其他条件比自己强或比自己优越的孩子怀有的一种不安、痛苦或怨恨的情感。
    孩子嫉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,主要有以下几种:
    1、不许爸爸妈妈亲近或爱别的孩子。
    2、别的孩子取得了成功,学习上有了进步,或受到教师的表扬时,认为自己不比他差,不服气,对别的孩子中伤、讽刺、排斥等。
    3、别的孩子比自己穿得好,或玩具多,或小伙伴多,就打击、嘲弄、疏远,甚至怨恨。
    4、别的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,就产生对立情绪,或怨恨,或采用另外的形式补偿和替代,如别的孩子不借水彩笔给他,他就向别的孩子炫耀自己的玩具,且不借给那个孩子玩,以借此压倒对方。
    一般来说,对孩子的嫉妒只要很好地教育引导,便可以变压力为动力,激发孩子发奋上进,养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。相反,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,就会影响健康成长。
    对于好嫉妒的孩子,家长应采取心理疏通并辅之以思想教育来消除。
    1、对孩子严格要求。鼓励孩子勤奋踏实、积极进取、乐于助人;对于浮躁、损人利己的不足的行为要予以处罚、教育,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。
    2、对孩子的赞许、表扬要恰当。既要实事求是,又要使孩子承认自己的成功之中,有周围伙伴的贡献和帮助,而不可趾高气扬,好图虚荣;同时,要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,以防止孩子骄傲自满,过高估计自己,藐视别的孩子。 3、激发孩子把嫉妒转化为竞争意识。使孩子在赶、超先进中调整自己的行为,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,从而使压力转变为动力,超越嫉妒。
  4、教育孩子诚实待人。要教育孩子心胸豁达,不斤斤计较;学会设身处地,将心比心,理解小伙伴,交流和沟通感情,增强与小伙伴团结共进的气氛。

   宝宝睡眠的7种错误说法 

    作为父母,你可能正被小宝贝各种各样的睡眠问题困扰着,而有关宝宝睡眠的各种各样的说法也让你越来越焦虑。没关系,我们为你请来了睡眠问题的权威专家,来帮你解决宝宝睡眠的典型问题。
    宝宝睡眠的7种错误说法
    1 “不管宝宝什么时间入睡,只要他睡眠的总量够了就可以。”
睡眠时间充足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是非常关键的,因为在睡眠中,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多3倍。
不过,宝宝的睡眠质量也很重要。
    入睡时间不同,深睡眠和浅睡眠所占的比例就会发生变化。入睡越晚,浅睡眠所占的比例越多,深睡眠的比例越少。而深睡眠和宝宝的生长发育是直接相关的,因为生长激素主要是在深睡眠时期分泌的。而浅睡眠和宝宝记忆力的发育关系更为密切。所以,尽量让你的“小夜猫子”早点入睡。
    2 “宝宝的睡眠时间没有达标,一定会影响生长发育。”
    实际上,虽然每个年龄段的宝宝都有他特定的睡眠需求量,但是宝宝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,比如有的宝宝气质类型决定了他可能就是睡得少一些。原则上,只要宝宝的精神状态好、食欲正常、没有消化方面的问题、体重增长良好就可以。但是如果偏离得太多的话,比如新生儿每天需要睡16~18个小时,如果你的宝宝只睡到12个小时,可能需要咨询一下医生,进行一下生长发育方面的监测。
    3 “一定要让宝宝养成睡午觉的好习惯。”
对于3岁以上的宝宝来说,他们白天精力很旺盛,玩和不断的活动能消耗他的精力,保证他夜间睡得很好。只要宝宝夜间睡眠时间充足,质量也很好,就能够满足他生长发育的需求。所以,如果宝宝没有睡午觉的需求,父母也不必强求.
    4 “抱着睡会让宝宝有一种安全感,可以让他更快地入睡。”
抱着睡确实可以让宝宝获得一种安全感,但也容易让宝宝形成依赖。等到宝宝大一点,我们想改变有时会很困难。这种依赖心理还会延长宝宝的入睡时间,容易造成入睡困难。而且,当宝宝夜间醒来,父母如果不能及时给予相应的安慰,他很难再自己入睡。这对培养宝宝独立入睡的习惯和形成夜间深睡眠、浅睡眠的自然转换都会造成不良影响。建议你从现在开始,慢慢让宝宝在婴儿床上睡觉,逐步培养独立入睡的能力。
    5 “宝宝一有动静,轻轻地拍拍他,可以帮他继续入睡。”
宝宝的睡眠分为深睡眠和浅睡眠两种状态。对小婴儿来说,特别是刚出生的宝宝,深睡眠和浅睡眠基本各占50%,而且是不断交替的。深睡眠时,宝宝处于完全休息状态,除了偶尔的惊跳和极轻微的嘴动外,没有其他活动;浅睡眠时,宝宝的手臂、腿和整个身体经常会有些活动,脸上还可能会做怪相、皱眉、微笑等等,这些都是浅睡眠时期的正常表现。所以,如果宝宝出现轻轻抽泣或运动,不要急着去拍他、抱他或者给他喂奶,先在床边观察一段时间,看宝宝是否能接着睡。否则,给予过多的干预,会人为地打断宝宝深睡眠和浅睡眠的自然交替,破坏宝宝的睡眠规律。如果宝宝出现了哭闹等更多的表现,我们再去进行处理。
    6 “打呼噜说明宝宝睡得香。”
    宝宝偶尔打鼾可能是由感冒引起的,感冒痊愈后,打鼾的症状就会消失。但如果宝宝经常打鼾,可能是由于腺样体肥大、扁桃体肥大或其他原因,影响了鼻咽部通气造成的。这时,在醒着的情况下,有些宝宝也会出现鼻堵、张口呼吸的现象。时间长了,对宝宝的脑发育会造成一定的危害。如果你的宝宝的确有睡眠打鼾、张口呼吸的情况,最好带他到医院的耳鼻喉科检查一下。
    7 “孩子小时候,不必强调他的睡眠习惯,等入园前两三个月调整过来就可以了。”
实际上,0~1岁是宝宝睡眠行为形成的关键期,24小时的昼夜节律一般在1岁以内就已经确立了。但有很多父母是到自己要上班了、宝宝要上幼儿园了,才想到去调整孩子的睡眠习惯。宝宝的睡眠习惯一旦形成,再去纠正就有点难了。所以,最好在宝宝四五个月的时候,就有意识地培养他良好的睡眠习惯。
常喝牛奶的孩子会上火吗?
    吃牛奶或配方奶粉的孩子确实大便次数少,大便比吃母乳的孩子干,因为牛奶特别是非配方奶中蛋白质含量比母乳高1倍左右,磷的含量比母乳高数倍,过多的蛋白质和磷使肠道pH值偏高呈碱性,导致大便比较干结,这是正常现象。
对大便干结明显的孩子,可在两顿奶间加喂菜水,或在牛奶中添加少量米汤,也可选用低磷配方奶粉。有的孩子双眼分泌物较多,这与吃牛奶无关,应及时去眼科诊断和治疗
   

    给宝宝按摩四要四不要
    给0-3个月的新生儿做“抚触”成为近年来流行的一种新的育儿方法,刚出生的宝宝通过和妈妈亲密的按摩接触,不仅能促进宝宝生长发育、增加睡眠和饮食,还能增进母子间的情感交流,为宝宝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温馨氛围。但做抚触也要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,北京妇产医院的妇儿专家特意叮嘱:做抚触不仅要注意手法,更要控制时间,一般不要超过30分钟;当宝宝不配合时妈妈按摩时,应该马上让孩子休息。
   为了让妈妈们掌握好抚触要领,妇产医院护理部医师费秀珍提出了抚触“四要四不要”的注意事项。
正确做法:
    1.保持房间温度要在25℃左右,还要保持一定湿度。2.居室里应安静、清洁,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,营造愉悦氛围。3.最方便做抚触的时候是在宝宝沐浴后或给宝宝穿衣服的过程中。4.在做抚触前妈妈应先温暖双手,倒一些婴儿润肤油在掌心,这样妈妈很容易用手蘸取,注意不要将油直接倒在宝宝皮肤上。妈妈双手涂上足够的润肤油,轻轻在宝宝肌肤上滑动,开始时轻轻按摩,然后逐渐增加压力,让宝宝慢慢适应按摩。
错误做法:
    1.不要在宝宝吃得不饱或过饱的时候进行,否则在抚摸时容易造成孩子腹部不舒服。2.对新生儿,每次按摩15分钟即可,稍大一点的宝宝,约需20分钟左右,最多不超过30分钟。一般每天进行三次。一旦宝宝开始出现疲倦、不配合的时候,就应立即停止。因为超过30分钟,新出生的宝宝就觉得累,开始哭闹,这时候妈妈就不该勉强孩子继续做动作,让他休息睡眠后再做抚触。3.4~7个月时的宝宝开始爬行。这时他有了更多的活动,也就不再需要过多的抚触。
抚触的基本手法:
    抚触没有固定动作,妈妈可以根据宝宝当时的情绪状态变换动作,要以适应宝宝高兴的状态为原则。
    1.头部按摩:轻轻按摩宝宝头部,并用拇指在宝宝上唇画一个笑容,再用同一方法按摩下唇。
    2.胸部按摩:双手放在宝宝两侧肋线,右手向上滑向宝宝右肩,再复原。左手以同样方法进行。
    3.腹部按摩: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宝宝腹部,在脐痂未脱落前不要按摩。
    4.背部按摩:双手平放在宝宝背部,从颈向下按摩,然后用指尖轻轻按摩脊柱两边的肌肉,再次从颈部向底部运动。
    5.上肢按摩:将宝宝双手下垂,用一只手捏住其胳膊,从上臂到手腕轻轻扭捏,然后用手指按摩手腕。用同样方法按摩另一只手。
    6.下肢按摩:按摩宝宝的大腿、膝部、小腿,从大腿至踝部轻轻挤捏,然后按摩脚踝及足部。在确保脚踝不受伤害的前提下,用拇指从脚后跟按摩至脚趾。